中國共產黨接收東海關始末
悠悠歲月,漫漫征程,76年的風風雨雨,煙臺海關踏著時代的節(jié)拍,昂首闊步,一路奮進,留下了幾代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堅實足跡,記載著他們?yōu)?a href='/gonghe/' target=_blank>共和國海關事業(yè)開拓奉獻的不凡業(yè)績。今天,我們遙望歷史的背影,翻開塵封的檔案,那一件件令人難忘的往事,那一段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仿佛就在昨天……
黃海之濱,美麗的煙臺。在這座城市的母親山——煙臺山下有一條老街,由于煙臺海關的前身——東海關稅務司署的辦公樓坐落于此,因而得名“海關街”。
翻開塵封的檔案,那座僅有兩層的東海關辦公樓,是煙臺第一座具有現代意義的城市建筑,它的歷史幾乎跟這座城市開放的歷史一樣長。1861年煙臺開埠,1862年東海關在此建立。在1945年前長達83年的歷史中,這棟海關樓的主人有英國人、美國人、日本人,就是沒有中國人。
1945年8月24日,經過激戰(zhàn),煙臺解放,煙臺抗日民主政府立即委派賈振之、張學禮、張超、張威倫、任西5人前往滋大路1號(后改稱海關街)——東海關稅務司署接管東海關。至此,東海關終于擺脫列強控制,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從舊中國海關改造過來的第一個人民海關。
東海關舊址。
接管與改造
賈振之一行到達東海關后,迅速清點人員名冊,當日接收東海關舊職員69人(其中有俄籍職員4人),勤雜人員111名(包括海壩工程會人員在內),他們全部在原崗位上各司其職。接收之時,除了在旗臺、燈塔工作的4名俄籍職員表示要辭職回國外,其他以葉溫聲為首的舊職員較為配合,積極協(xié)助清點登記,第二天便將關產及倉庫現存一切物品書面報給煙臺抗日民主政府行政辦事處備案。賈振之一行還接收了港口管理、浮標、碼頭、燈塔等各項業(yè)務。因八路軍在煙臺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東海關的接管工作并沒有遇到多少麻煩和阻力,一開始就很順利。
初步改造的東海關仍沿用舊名,內設總務、秘書、會計、監(jiān)查、港務5個科,僅將東海關的最高管理者由“稅務司”改稱“關長”,賈振之為首任關長,葉溫聲為副關長。而對于舊職員的接收,即在膠東區(qū)行政公署指示下,采取“留用不動,按月付薪”的政策。從1946年4月東海關人員配備文件中可以看出,當時東海關共有73位職工(不包括88位工友),處于請假或辭職狀態(tài)的有14位,而離職的舊職員除極個別的回了老家,多數去了青島、天津、南京等“國統(tǒng)區(qū)”海關,葉溫聲統(tǒng)統(tǒng)為他們開具了前去投奔的英文介紹信。
在舊職員心中,海關的領導權在總稅務司,他們對共產黨接管抱有抵觸情緒,個別極端分子甚至趁機混淆視聽,致使整個隊伍人心不穩(wěn)。接管小組敏銳地發(fā)現這個問題,并第一時間上報,賈振之很快主持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應對措施。考慮到舊職員養(yǎng)尊處優(yōu),過慣了舒服日子,東海關決定繼續(xù)維持他們的待遇,暫定給舊職員每人每月發(fā)放小麥250斤,工人每人每月發(fā)放180斤,希望在此基礎上,能夠加大對舊職員團結、教育、改造的力度,“留者歡迎”“走則歡送并發(fā)路費”。
結果顯示,留下來的大都表現很好,有的被選送到膠東建國學校學習,有的入了黨,有的最終成長為人民海關領導干部。此后,為加強領導力量,東海關還陸續(xù)從其他單位選調了一批干部,注入了新鮮血液,從此,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人民海關開始穩(wěn)步發(fā)展。
1945年賈振之接管東海關委任書副本。
艱苦歲月
雖然東海關對舊職員給予較高薪酬,但對共產黨、八路軍委派的干部一律實行供給制,沒有工資,吃穿一律由公家供給,每月僅發(fā)2斤黃煙或2元北海幣(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黨在山東抗日根據地發(fā)行“北海幣”),以供購買牙膏、毛巾之用。工作服分內、外班,內班穿便衣、外班穿制服,制服藍色,粗布料子。單衣一年一套,棉衣兩年一套,被絮四年一床,沒有蚊帳。一年之中,僅七月至九月三個月能吃上面粉,其他9個月均吃玉米餅子、地瓜等粗糧,有時摻雜野菜。除了賈振之、張學禮已經成家,住在單間,其他人一律睡大通鋪。當時,自行車算是東海關的高級交通工具,一般情況不用。大家外出征稅、緝私、查船大都是步行,有時會走得腳底磨出血泡,但無一人叫苦。
東海關當時的工作主要圍繞維持正常海關業(yè)務、堅持與敵斗爭、鞏固新生政權等方面開展。負責監(jiān)管膠東解放區(qū)與國統(tǒng)區(qū)及香港、朝鮮之間的商品、運輸工具的進出,征收關稅、查緝走私等。稽征人員外出工作時要把票據、驗訖章及稅款用包袱包緊,并捆在腰后。有時一天要行走幾十里路,還需隨身帶著武器,以防漢奸、敵特破壞。
對于解放區(qū)急需的民用、軍需商品,如糧食、棉花、醫(yī)藥等,東海關采取簡便手續(xù)和低稅、免稅政策,而出口則實行嚴格的管制措施,通過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獲得急需戰(zhàn)略物資、突破經濟封鎖,最大限度滿足戰(zhàn)時工作需要。
同時,新生的東海關也積極投身于解放區(qū)黨的中心工作,承擔起恢復港口貿易、疏通物資交流,運輸軍需物品,征收稅賦,發(fā)展解放區(qū)生產等光榮任務。
在對敵斗爭環(huán)境十分復雜的情況下,僅1946年,關員們冒著生命危險征收稅款多達3.54億元北海幣,有力支援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
山東省膠東區(qū)行政公署暫行關稅稅則稅率。
制度初創(chuàng)
奪回了關稅自主權和海關管理權后,人民東海關便著手制定中國人自己的第一部關稅稅則和第一套海關管理制度,并第一次開展自主統(tǒng)計。1945年9月15日,膠東區(qū)行政公署頒布了臨時進出口稅率。11月1日,制定并執(zhí)行了《修訂公布出入口貨物稅率表》。1946年3月13日,頒布了第一份稅則——《山東省膠東區(qū)行政公署暫行關稅稅則稅率》,對進出口貨物的界定、稅則、稅率的制定原則等問題進行了說明。與之對應的還有一份專門的稅率——1946年4月1日開始執(zhí)行的《山東省膠東區(qū)行政公署暫行關稅稅率》,它是當時東海關執(zhí)行的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稅率表。
同時,東海關還開展人民路線海關緝私工作,于1946年10月9日頒布了第一部《緝私暫行條例》,規(guī)定了緝私的權限、處罰章則、獎賞辦法等,明確“凡緝私案件均須送交工商機關統(tǒng)一處理……沒收權屬于支局和海關,罰款權屬于事務所”,并在總則第二條匯總提出要“廣泛地開展群眾性的緝私活動,貫徹緝私獎懲政策之執(zhí)行,以期徹底消除走私”。
1948年12月1日,華東財辦工商部發(fā)布《山東解放區(qū)進出口統(tǒng)計工作制度》,該制度規(guī)定了進出口統(tǒng)計方法、步驟、統(tǒng)計單位以及貨幣單位。規(guī)定中要求“各基層統(tǒng)計單位,按旬統(tǒng)計,于旬后三日內報告各進出口局……各進出口局或海關按月匯總統(tǒng)計,于月后15日內報告工商部”。以上這些探索都為新中國海關制度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犧牲
1946年10月,國民黨政府開始糾集軍隊在山東半島與解放軍展開拉鋸戰(zhàn)。當時的煙臺、威海、龍口、石島是山東半島和東北三省人員來往,物資進出最為活躍的口岸,都隸屬于東海關。東海關在掩護我黨向東北三省運送干部,支援東北解放戰(zhàn)爭中也發(fā)揮了較大作用。
1947年9月1日,國民黨軍隊向膠東解放區(qū)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東海關按照上級部署投入到緊張的備戰(zhàn)中。9月19日,東海關四分之三的干部按照上級部署撤出煙臺,轉移到外圍農村做群眾工作,代關長張超帶領10名干部留守海關,堅持正常工作。9月30日,國民黨第8軍李彌的部隊即將破城,在撤退前一小時,全體關員仍爭分奪秒征收稅款60多萬元。10月,張超帶領關員們撤退到煙臺外圍農村沙子、萊山、旺遠一帶,與煙臺市銀行、工商局等單位組成煙臺經濟工作隊,轉入地下以游擊形式進行經濟斗爭。
遵照“經濟上絕對封鎖困餓敵人”的方針,東海關將原來的海關分支機構改編為5個海關事務所和8個海關檢查站,形成了對煙臺、福山之敵半包圍之勢。國民黨占據著煙臺,煙臺外圍的敵特活動十分猖獗,斗爭環(huán)境極其復雜。1948年3月3日夜,八角海關事務所的同志們剛剛進入夢鄉(xiāng),突然一陣槍響,同志們急忙起床拿起武器,發(fā)現偷襲的敵人已把海關事務所圍得水泄不通。一夜激戰(zhàn),副所長王順亭、會計姜樹斌、檢查員趙東民、交通員王永衍壯烈犧牲。在歷經一年的對敵經濟斗爭期間,東海關先后有6名同志獻出了寶貴生命,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壯烈激昂的不朽贊歌。
二次解放
1948年10月16日,煙臺第二次解放,車忠翰受命重新接管東海關。從國民黨當局1947年10月占領東海關到1948年10月,這段時間是東海關遭受破壞最為嚴重的時期。港口設施未進行維修,大量的水工建筑因修筑地堡工事遭到拆毀,國民黨軍逃離煙臺時,還對東海關再次進行破壞,搶走了大量物資。二次接管后,東海關積極進行整頓,迅速修復戰(zhàn)爭中遭受損失的海港碼頭、港務船艇及設施,加緊疏浚航道,運送物資,不遺余力地支援解放戰(zhàn)爭。而東海關重獲新生后,一度在日占時期中斷的對外貿易也逐步恢復。
從1948年10月至1949年6月,東海關恢復了同東北各港及香港的貿易往來,對外貿易在山東解放區(qū)沿海各港口的地位也逐步上升,1949年前4個月,東海關的貿易量已躍居山東解放區(qū)沿海各港之首。
1950年2月21日,海關總署將東海關正式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臺海關”。自此,東海關正式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嶄新的新中國煙臺海關就此誕生。
彈指一揮間
新中國成立以來,煙臺海關改革創(chuàng)新、奮發(fā)向前,在黃海之畔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跡,為維護國家經濟社會安全,促進地方外經貿快速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如今的煙臺海關,伴隨著偉大祖國的騰飛,伴隨著新中國海關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在職關警員達535人,業(yè)務工作具有類型全面、規(guī)模較大及點多線長等特點,是青島關區(qū)業(yè)務門類最為齊全的隸屬海關。
2020年,煙臺海關監(jiān)管進出口貨運量4415萬噸,進出口總值2325億元,兩稅入庫104億元,檢驗檢疫貨物9.7萬批次、貨值1347億元。2015年,煙臺海關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并已連續(xù)28年獲評“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今天的煙臺海關,肩負歷史和人民的重托,進一步強化政治建設,轉變工作作風,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繼承和發(fā)揚百年老關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優(yōu)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作者:李建偉 侯發(fā)全
Hash:61bbae6fcf7ef5f2d9da4b35b069db11246671a0
聲明:此文由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