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縉云的土面,又稱土爽面或索面,外形勻細、整齊美觀。更絕的是,水中百煮不爛,過年時節(jié)吃得油膩了,來上一碗清湯土面,保管細滑香濃,柔軟清爽。據《縉云縣志》有關縉云土面的記載:“拜年上門,先喝茶,吃糖果,隨后吃索面卵”。這里的“索面卵”,就是指縉云土面加雞蛋。縉云縣制作土面的地方又以姓王村為魁首。
簡單的一根土面,用的食材卻很考究。農家的麥粉,以傳統(tǒng)農耕方式有機栽培,加上一定量的水和海鹽。鹽的量是有說法的,鹽過量,面條容易脆;鹽不足,面條容易糊,且韌性不足。除了這些,便沒有更多的添加劑和輔料了。
面團要和六次以上,再細分搓條,上箸、串面一鼓作氣。制作土爽面還需要用到不少看起來復古的道具。用傳統(tǒng)的竹筷對拉,也稱“上箸”。面團百般揉捏,激發(fā)其韌性,左右穿插,樣子就像拿面條來打繩。上箸的樣子有點像拉面,但是比拉面更細長如索,故稱為“索面”。
索面的晾曬過程堪稱壯觀,用一句最實在的表述“老辦法,就這樣曬”,經過兩個星期陽光的洗禮,最終得出干爽透了的索面。年前是曬索面最好的季節(jié),因為氣溫低易保存,氣候又夠干燥,光照足。曬好的面開箸、剪腳、收面一氣呵成。細細算來,一根面,卻要經過八道工序方可做成。
時至如今,過年去浙中南山區(qū)走親訪友,來一碗土面,炒、燴、拌、煮,土面不糊,上口軟滑柔韌、老底子的味道濃郁。從手工竹籃的叫賣,到農家過年時節(jié)的風俗,一碗土面,凝結著最深的鄉(xiāng)愁。
產品名稱:土爽面
產品產地:麗水縉云
產品特性:口感好,營養(yǎng)佳
產品簡介:舒洪鎮(zhèn)是縉云土爽面加工生產的集散中心,特別是姓王村的土爽面外形勻細整齊美觀,口感柔軟、細滑香濃而稱著。
產品歷史:土爽面是縉云民間一大特產,生產歷史悠久,在縉云及周邊縣市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