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吳中區(qū)這座寺院古稱吳玠廟因抗金民族英雄吳玠而得名
湖嘉寺坐落于蘇州市吳中區(qū)臨湖鎮(zhèn)湖橋村,據記載,湖嘉寺前稱吳玠廟,因抗金民族英雄吳玠而得名。湖嘉寺門朝南,寺前有高8米牌坊,正中“湖橋霛勝”蒼勁有力的大字為 大明寺 方丈能修大和尚手書。
進入牌坊就可看到山門了。湖嘉寺按照漢傳佛教的傳統建筑習慣,坐北朝南,進入山門殿,門楣上懸掛“湖嘉寺”匾額。出山門殿,左為財神殿,右為千手觀音殿。
大雄寶殿面闊五間,系磚木結構,面積450平方米,雙重復檐,檐下斗拱密致。歇山式屋頂,覆蓋黃琉璃瓦,翼角懸鈴,隨風作響。殿內正中塑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尊大佛像,高6米,全身貼金。
吳玠(1093—1139),字晉卿,宋代抗金名將,一生用兵如神,戎馬倥傯;赤膽忠心,同仇敵愾,其史實載于《宋史》,與民族英雄韓世忠 岳飛劉琦等并稱為抗金五員大將。吳玠因長年轉輾沙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死于西蜀抗金前線,其時年僅46歲。宋高宗念其功績,勞苦攻高,遂追封為涪王,謚號“武安”。
翌年,奉詔立廟,供人祭祀銘記,后逐步演變?yōu)槊耖g供奉之神祀。吳玠為浙江嘉興人氏,其后人(約為明末)至蘇州為官,遂將家眷族親遷至姑蘇摹容。
時隔年余,因太湖常有水患發(fā)生,殃及周邊村民百姓,民不聊生。后人見狀,起念建廟,遂于姑蘇城胥門外東太湖邊浦莊鎮(zhèn)湖橋西南太湖邊建造《吳玠廟》,一則供人祭祀佛祖 紀念先輩英雄業(yè)績;二來祈求上蒼保一方平安,風調雨順。吳玠廟建成后,香火旺盛,信眾蜂擁,凡東至張家濱河,北至浦莊蘇東運河,西至渡村采菱橋 壯志橋,南至太湖邊,以上范圍內有人亡故都要到吳玠廟祭祖,其盛況可想而知。
1949年開始,吳玠廟的殿屋及佛像逐步被拆被毀,香火浙衰;到60年代幾近全部拆盡,所幸存幾間破屋風雨飄搖;直至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時間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隨著黨的宗教政策開放,信教群眾宗教信仰的提高,吳玠廟才逐漸恢復生機,當地信眾利用留存的破殿舊字,修繕粉刷,重敬諸佛,再燃香火,但旺盛程度已與當年不能同日而語。
隨著信眾人員日益增加,吳玠廟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地信教群眾的燒香拜佛需求,經批準于2005年將舊屋拆除重建并正式更名為湖嘉寺。
2015年4月26日,湖嘉寺隆重舉行玉佛殿佛像開光慶典法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居士信眾數百人共同見證了這一莊嚴時刻,湖嘉寺彩旗飄飄,人山人海,梵音悠揚,吉祥滿滿。
湖嘉寺現任監(jiān)院蓮清法師 ,字印懷,俗名丁平華。蓮清自幼受家庭影響,篤信佛教,對佛陀的慈悲本懷及其講述宇宙人生的真理深刻領悟 深感贊嘆,與1995年在上海龍華寺皈依佛門,2007年任湖嘉寺監(jiān)院。
數年來,在蓮清法師的努力下,相繼建造了藥師殿地藏殿、觀音殿、財神殿等建筑,宗教活動如法如儀,道風學風嚴謹認真,寺院管理規(guī)范合理,環(huán)境面貌整齊清潔。蓮清法師以弘揚凈土思想和“人間佛教”為理念,引導信眾愛國愛教,倡導信眾積極入世行善、服務他人、服務社會,與社會大眾共創(chuàng)和諧,為社會各屆人士提供瞻仰、體驗、學習佛教文化的環(huán)境。(李俊鋒 攝影報道)
李俊鋒,男,知名媒體人、高級攝影師職稱,原籍江蘇南通如皋人,在部隊以及地方從事宣傳工作20余年,曾榮立三等功,多次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新聞、攝影、文學等作品多次獲得各級各類獎項,同時也是新華通訊社、法新社、中新社、國務院新聞圖片辦公室、CFP、SIPA、光明日報(網)、中國日報圖片網、IC photo、新華報業(yè)集團視覺中心、城市新圖等特邀媒體攝影師。與今日頭條、UC頭條、東方頭條、騰訊、搜狐、網易、新浪、鳳凰網、北京時間、一點資訊、百度及蘇州本地媒體等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創(chuàng)作發(fā)布的每篇資訊內容至少超100萬人(次)閱讀關注。并擁有特色餐飲、文化傳媒、生態(tài)農業(yè)、裝飾工程等實體產業(yè)。李俊鋒先生還被蘇州多個政府部門和企事業(yè)單位聘為政風行風監(jiān)督員、名譽顧問、文化宣傳顧問,廣受好評。
Hash:ce943767ac24a531cb0dc752c8a75896bec9d534
聲明:此文由 攝影紀實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