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鋒故居及墓園:陜西省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日前,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包括33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56處古建筑、11處石窟寺和石刻、174處近現(xiàn)代史跡和代表性建筑、2處其他類型的遺產。另外,還有6處與已公布的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
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zhèn)街子村的汪鋒故居及墓園名列其中。2007年1月18日,這里被藍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藍田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0月16日,在汪鋒故居門前高大的皂莢下,藍田縣人民政府豎立起了這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碑。不久,新的陜西第七批“省保”單位碑,估計會取代它——
汪鋒故居及墓園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分為A區(qū)和B區(qū)。其中,A區(qū):汪鋒故居及墓本體各外擴10米;B區(qū):東至龍頭嶺汪鋒夫婦墓以東20米,南至街子村民居(東起王日龍家,西至穆寶岐家后院坡底),西至白靈寺后小河溝路以西50米,北至汪鋒故居專線路以北小河溝。
從2008年4月到2010年6月,根據汪鋒家人的回憶,以及村里老先生王乾生提供的平面圖,結合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當?shù)厝罕娊ǚ康娘L格,文物部門對汪鋒舊居進行了大面積維修。2010年,汪鋒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這里建成汪鋒同志故居紀念館,原全國政協(xié)主席李瑞環(huán)題寫了館名。
走進紀念館的大門,狹長的門道墻壁上,懸掛著汪鋒和家人各個時期的生活照片,讓每一位參觀者仿佛步入了時間的隧道之中。隨后,視線開闊,進入內院,右側是曾經的故居和灶房,迎面就是紀念館的陳列室。
這里圍繞通過大量的圖文和文字,講述了汪鋒同志創(chuàng)建西北革命根據地、受黨中央委派到十七路軍和楊虎城將軍談判,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建國后領導地方工作和對臺統(tǒng)戰(zhàn)工作等內容。
同時,展柜內陳列了大量汪鋒同志生前用過的辦公用品、生活用品、照片、自傳、回憶錄、手稿、書信、講話、文章等珍貴的文物原件和復制品,都是在汪鋒同志工作和戰(zhàn)斗過的陜西、甘肅、寧夏、新疆、北京等省市實地征集來的。
汪鋒(1910~1998),原名王均治,藍田縣九間房鄉(xiāng)街子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乃藍田縣早期革命活動家之一。
曾經任過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第一書記、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委第一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在文化大革命之中,汪鋒受到林彪和“四人幫”的迫害,押往甘肅武都鎮(zhèn)“兩水農場”監(jiān)督勞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才被平反。1998年12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Hash:d9cc7107af3ad95176d547415863324313fd1663
聲明:此文由 申威隆:陜西文博一哥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